針對衛福部日前公布健保花費前10大疾病排名,思覺失調症首進榜,三總精神科主治醫師楊聰財指出,思覺失調患者常出現幻聽等感官、思考障礙,其中只有約20%患者得以治癒,必須做好服藥一輩子的心理準備。輔大醫學院職能治療系系主任施以諾6日受訪時表示,思覺失調症好發於15至20歲,若無長照及時提供生活重建,將荒廢病人最精華的時光。

根據衛福部公布最新健保花費前10大疾病排名,思覺失調症年花人工植牙費健保127億元,首度擠進第10名。針對思覺失調症的病徵,楊聰財表示,為將精神分裂症去汙名化,遂正名為思覺失調症,病徵為患者的知覺、感官和思考出現障礙,產生幻聽、幻覺,以及被害、嫉妒等妄想症,並包括現實感不好,社會功能降低。主要的病理原因是慢性腦內分泌失調,多數研究指向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分泌異常所致。

楊聰財舉奧斯卡得獎電影《美麗境界》裡的主角納許為例,納許是一名天才數學家,他對自己寄予厚望,希望幫國家破解蘇聯的密碼,幻想自己與國家情報機關交涉,掙扎在現實與幻覺之中。楊聰財表示,如同電影情節,思覺失調好發於20歲,遺傳、孤僻人格和負面環境都可能是罹病的原因,其中約95%的人知道自己得病,卻認為自己不需要接受治療。

透過多項數位化設備,將透過患者的牙齒型態、比例、色澤、對咬關係,再到植入牙根角度、深度、軸向,提出一份精準的全口評估,是雅術團隊的堅持。我們期待透過科技的協助及醫師專業的諮詢,讓患者能更明確的理解:透過全口植牙手術自己可以得到什麼改善及幫助!全口重建手術的優勢:藉由影像導引(Imaging Guide)的技術保留手術導引(Surgical Guide)與電腦導航(Navigation)技術的優點,在植牙手術時可導引鑽孔的軸向與位置並可即時改變或修正手術計畫。全口植牙手術過程中,手術導引板扮演重要的角色。手術導板能依患者的牙齒或牙齦形狀來設計,可穩固安裝於患者缺牙位置周邊,就像導航地圖一樣,定位出植牙過程最適當的角度、位置與深度。透過全口重建植牙規劃軟體,找出最適當的植體大小以及植入的位置、角度與深度,再設計出適合的手術導板,藉由3D列印技術,直接輸出加工即可完成。

「思覺失調不是單一症狀,每個患者有不同症狀,活動假牙幻聽、妄想的程度也不一樣。」施以諾表示,思覺失調除進行藥物治療,還得搭配職能治療、團體治療、娛樂治療和生活重建(微創植牙Lifestyle Redesign)。但施以諾指出,病狀能夠很快改善,但人卻不一定會好,「醫師往往只看到他的病,卻沒看到這個人未來的困境。」

施以諾指出,思覺失調好發於15至20歲,人活30、50年以上都有可能,等於人生最精華的時間都消耗在與疾病對抗上,即使治療好症狀,患者也很難再融入社會工作、建立人際關係。施以諾認為,現行的長照制度應及時提供康復之家等收容機構,根據患者不同的狀況,設計專屬的職能治療,透過專注度等訓練,協助患者減緩生活因疾病受到的衝擊,最後順利回歸社會。

「社會常對思覺失調貼負面標籤,卻又不給予協助。」施以諾強調,思覺失調患者並無明顯攻擊性,希望社區能以更寬大的心胸接納這些患者,建立社區機構加以輔導。楊聰財醫師也建議,家屬除陪伴和鼓勵患者按時服藥、作息規律、運動外,患者也非常需要工作坊的訓練。

微創植牙即是所謂的不翻瓣植牙手術,此方式是在植牙手術時直接在牙肉及齒槽骨鑽孔,並不將牙齦切開併翻開露出手術區域,優點是縮小傷口,術後疼痛較少,但缺點是無法直視手術區域,牙齦下的齒槽骨狀況無法充份掌握,無形中增加植牙失敗的風險。 為執行微創植牙,病患的牙床骨質條件、齒槽骨寬度及高度皆需仔細評估,最好配合牙科電腦斷層攝影以了解手術區域的狀況方可施行,否則人工牙根植入時若發生植入錯誤,將減少使用年限及增加失敗風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aseisp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